一位出口企業(yè)從事管理工作的朋友最近苦不堪言,因為幾大客戶頻頻驗廠,而且有些是原來驗廠不合格的再次檢驗。生產(chǎn)本來已經(jīng)繁忙,還得抽大量時間精力去應付,忙得焦頭爛額。
現(xiàn)在,行業(yè)競爭壓力大,外貿(mào)訂單價格一降再降,訂單利潤本來就相當微薄。為接外貿(mào)訂單,為訂單順利出貨,必須無條件的接受這些驗廠評估,或強行要求通過第三方公證行的社會責任認證,否則將失去現(xiàn)有的市場和企業(yè)的未來,不同標準的驗廠,審核費,咨詢費,公關(guān)費,設施整改費,各種費用居高不下。
成本控制,刻不容緩!
早期廠方可以直接賄賂驗廠人員獲取通過,后來這招慢慢不管用了,
驗廠程序變得更嚴格。驗廠通不過,后果很嚴重,
輕則訂單接不下,重則大貨不讓出,
每次驗廠,都是一次大的風險,
工廠就如同大海里的一艘小帆船,
不知道什么時候下一個浪頭會迎面打來。
風險控制,刻不容緩!
驗廠標準五花八門,不同客戶要求不一,
剛剛按照上個客戶的要求整改完畢,下個客戶的驗廠已提上日程,
等待全廠員工的,將又是另一輪整改,另一輪面目全非,
或許,每個客戶的標準單獨拿來執(zhí)行都是好的標準,
但是,工廠不得不在不同客戶的標準間改來改去地執(zhí)行,
每個工廠的管理者都希望能有個井然有序的管理秩序,
而不是朝令夕改,在應付驗廠中一團混亂無所適從,
然而,工廠 ”似乎” 沒有選擇……
過去,驗廠標準要求太高,工廠不得不依靠“作弊”通過驗廠 ,把雇傭工人的合約全改成計時工資,不能用計件工資。當然不是真的改,是為應付驗廠另外做的表格。
現(xiàn)在,買家對“不誠信”帶來的供應鏈風險的警惕性越來越高,
各種打假,透明化,突擊驗廠的要求逐漸增多,甚至要求監(jiān)控佐證,
以前的“作弊”通過驗廠的方式已經(jīng)逐漸失去生存空間,
未來,工廠該以怎樣的姿態(tài)面對驗廠?
一般驗廠都會有現(xiàn)場的安全問題,沒關(guān)系,有問題了才知道我們自己的不足之處,審核員一般會指出不足地方,即使不作為不合項開出來的時候我們也要引起重視自己拍照,并給予一個回應,確保何時整改完成,即使審核員拍照了我們也要列個清單表格,整個計劃,圖文并茂的改進書發(fā)給客戶郵箱去,盡自己最大努力配合他們的要求,這也是首要的尊重。
共有條評論 網(wǎng)友評論